龙8-long8(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科技领航站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Long8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

发布时间:2025-07-06点击数:

  俯瞰黔州大地,夏日的金色阳光洒满绿意,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沿着山势起伏往远处铺展,绘就出一幅横成浪、纵成波、碧连天、漫山野的茶园画卷。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造就了贵州茶“香高馥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优良特质。截至2024年底,贵州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全年产量30.77万吨,同比增长7%;产值415.7亿元,同比增长5.3%。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60余亿元。

  贵州茶“含金量”何以节节攀升?“干净和绿色是关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道出其中秘诀。

  眼下,正值夏秋茶采摘期。在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村,成片的茶园散落在丘陵间,茶农们身影零星,点缀茶树丛中,指尖翻飞,将嫩绿的芽尖掐入竹篓。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图1)

  “现在统一使用茶叶专用肥,采用生态茶种植技术,茶叶品质得到了保证,一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谈及核桃坝村的种茶致富经,当地茶农党小平信心满满。

  “过去,村里几乎全是黄泥地,庄稼收成不好;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种茶,经过精心培育规划,形成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核桃坝村党总支书记刘庆表示,由于景色美、生态优,不少村民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核桃坝村共发展了12000多亩生态茶叶,户均生态茶园面积13亩有余,去年人均收入达2.5万元。

  核桃坝村的生态蝶变,是湄潭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2024年,湄潭县生态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9.1亿元,综合收入166.4亿元,助农人均增收6000余元。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图2)

  作为贵州茶叶大县,湄潭县已连续五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榜首。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县镇村组户”五级防控体系,实施茶园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执行茶叶农残“五项检测”,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测土壤肥力、酸碱度及水源质量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化学物质残留,确保茶树生长环境安全纯净。

  早在2014年,贵州在全国率先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把茶园禁用农药种类在全国62种的基础上提高至156种。在农业农村部开展的茶叶质量风险监测中,贵州茶连续13年合格率达100%。

  其中,贵州绿茶标准水浸出物含量40%,比国标高出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凭借其卓越品质,2017年,“贵州绿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标。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图3)

  走进湄潭县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茶香扑鼻。工作人员将色选、除杂后的茶叶与茉long8平台用户评价莉、玫瑰等原料熟练拼配、匀堆,精细包装出3万斤口味多样的新茶饮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

  “当初选择在湄潭建厂,正是看中了当地茶叶绿色干净的优良品质。”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文海坦言,在公司的原料需求中,本地茶叶的使用占比从最开始的不到10%,增长到2024年的35%。

  作为湄潭首家新式茶饮生产企业,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21年落户以来,持续聚焦当地优质茶叶资源,积极开展产品研发生产,先后与全国100多个奶茶品牌、5万多家线下门店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新茶饮创意和拼配方案。

  另一边,在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车间,滚筒杀青机、多功能条理机、脱毫机等机械设备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自2004年成立以来,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便深耕茶叶的种植加工,把“绿色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建有年产1000吨名优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线万余亩,辐射和带动茶农3万余人。

  “生产线通过智能化控制,覆盖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极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污染风险。”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公司乘着新茶饮的发展东风,在经营“遵义红”“湄潭翠芽”“湄江工夫”“老白茶”等传统茶叶产品的同时,也研制推出绿茶精酿啤酒、茶月饼、茶糕点等畅销新品。

  据统计,湄潭县茶叶企业、加工大户累计达780余家,产品涵盖名优绿茶类、大宗绿茶类、名优红茶类、黑茶类、新茶饮等方面,研发出茶多酚、茶叶籽油、茶树花、茶香酒、茶饮料、茶生物肥料等10余类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了茶产业“接二连三”。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图4)

  近年来,贵州各地茶园加快构建绿色防控体系,大力推广“以草抑草、以虫治虫、免疫诱抗”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不断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支持遵义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推动一批传统企业转型成为新茶饮供应链、终端企业。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超6000家,其中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4家,拥有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个,已形成“贵州绿茶”省级重点品牌+以“遵义红”“普安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雷山银球茶”“梵净抹茶”为主的“两红三绿一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体系。

  作为中国茶产业的“绿色心脏”,贵州以“零污染”标准铸就了“干净黔茶”的金字招牌。2024年,贵州茶叶出口量跻身全国前十,走俏德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高品质农long8平台用户评价产品的闪亮名片,向世界传递“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绿色承诺。

严守生态底线贵州茶以“含绿量”撬动“含金量”(图5)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售前咨询:0760-2332 0168  
售后客服:400  830  7686



1998~2024,今科26年专注于企业信息化服务

立 即 注 册 / 咨 询
上 线 您 的 网 站